为积极响应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推进学校教学模式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7月27日晚8点,学校举办混合式教学改革线上研讨会。超星集团董事长史超、学校副董事长穆华英、副校长陈彬出席会议。超星吉林省总经理康萍及其团队,各学院院长、教研部主任,教学副院长、系主任及骨干教师等253人参加会议,教务处处长王枫主持会议。

会议初始,王枫处长指出,2000年至今,在教育部推动下,高等教育课程建设已从1.0、2.0时代迈入3.0时代,2025年初,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给教育带来新课题与挑战,也带来新机遇。学校顺势而为,与超星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为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技术支持。本次研讨会旨在汇聚各方智慧,探讨混合式教学改革思路,推动教育理念、模式及评价体系的系统性变革,重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生态。
研讨会以率先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现代汉语”和“中医药学概论”两门课程为例展开课程设计思路分享与讨论。作为现代汉语课程负责人,王枫处长指出,现代汉语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基础课,存在知识点多、逻辑层次多、内容相对枯燥,学校生源决定了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欠佳,学习困难较多,特别是主动学习意识不强,传统以教师教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效果欠佳,期末学生卷面及格率不够理想。基于上述学情,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团队以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为导向,重构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以学生中心的视角重新审视两性一度,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任务驱动引领为目标探索智慧教学的巨大可能。同时她也指出,当大量陈述性学习内容置于线上,“上课讲什么”则显得更为重要,选取关键的知识节点加以分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和视野,具备问题关联、知识迁移、问题解决的能力,才是信息时代教师价值发挥的最大化。

健康福祉学院中药福祉系主任付瑶老师以“AI赋能‘中医药学概论’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思考”为题分享经验,内容涵盖课程改革的目的与预期效果、课程设计及超星学习通使用感悟,希望通过全新的课程设计破解传统教学死记硬背、理论脱离实践的痛点,适配零基础学生认知特点。课程采用“课内引导+翻转课堂”模式,借助智能教学助手、虚拟仿真实验等AI技术,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专注讨论与实践,并通过分层任务设计和多元评价体系提升学习效果。她充分肯定了超星学习通泛雅平台的智慧教学功能,也提出了可进一步优化的建议,希望AI与课程改革深度融合。
在研讨环节,各学院(部)的院长、主任、副院长、系主任及骨干教师积极发言。文学院苏芊芊老师,就超星平台理论课作业题型模式相对固定会限制学生深度考核、交互反馈不足难辨学生理解程度、学生作业雷同情况难检测等问题,提出了丰富题型、增强交互、添加雷同检测功能的建议。文学院的王悦老师分享了AI作业实践情况,指出当前学习通AI存在不能上传文件、评价结果不准确等问题,建议内置更优质的AI模型,并解决普通作业查重、手机与电脑端功能不一致等问题。商学院的石天唯老师提出了课程活动单项成绩汇总、讨论活动权限设置、作业补交分数限制等改进建议。
会上,超星集团董事长史超对我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及两门具体课程的理念和设计表示认同与肯定,并就教材使用及线上线下课时分配等问题与老师们展开讨论。同时对一线教师提出的学习通平台改进建议非常感谢,承诺超星集团将以“服务者”姿态深度参与学校教学改革,提供定制化技术支持,与学校协同探索AI赋能下的教育新生态。
陈彬副校长的发言将此次会议定位为基于AI赋能的高端备课研讨会,通过对个别课程展开深入剖析,可以从教学论的角度为其他课程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做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这不仅仅是智能化教学技术手段的简单叠加,也不仅仅是对单一教学模式的简单突破,更是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的转变,是从“知识导向”到“问题导向”的转变,这种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一定会凸显出更多的易变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也必将对教师提出新的挑战与要求。学校将从学时分配、考核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为教育教学提供灵活的实施空间与质量保障,确保改革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穆华英副董事长高度肯定此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她指出,课程改革首先是课程体系改革,以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三年级项目化课程为起点,倒推一二年级基础课课程设置,重构基础课程内容,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部分知识点学习置于线上进行,构建师-生-机新型关系。混合式教学改革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是培养适应信息化时代特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学校将全力支持教师开展改革实践,同时深化与超星集团的合作,开拓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新路径。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学校混合式教学改革搭建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也为未来教育模式的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初审(一校):陈鑫瑶
复审(二校):刘雨石
终审(三校):王 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