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据全国教育大会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相关部署,学校决定举办2025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以搭建文科实践育人平台,推进文科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战型文科人才培养,增强文科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融创赋能,实践致新
二、大赛目标
本赛事旨在强化文科教育与社会实际问题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推动新理念、新技术与文科融合,培育高质量实践成果,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适应国家战略与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文科人才,实现文科教育“脱虚向实”,赋能高质量发展。
——更思政: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引导学生扎根实践、坚定信念、增强责任感,培养有理想、敢担当的时代新人。
——更实战:突出实践导向,推动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锻炼能力,做到知行合一,提升专业素养和实战水平。
——更融合:促进学科交叉、校企协同、虚实结合,搭建综合实践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
——更创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推进项目式教学,强化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
——更智能:推动数字技术与人文社科融合,关注科技伦理与智慧应用,提升学生数字素养。
三、大赛内容
设文史哲、经管法、教育、艺术四个组别。参赛团队应聚焦社会实际问题,结合专业开展调研、社会实践、实习、志愿、国际交流等实践活动,运用专业知识提出解决方案。(详见附件1)
四、参赛要求
1.立足真实问题,深化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融合,提升社会认知与责任感。
2.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生,以团队形式参赛,每队3-15人,含1-3名指导教师,负责人须为文科专业学生。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组队。每位教师限指导2队。
3.每队限报一个组别,以负责人所在学院为单位。已获往届大赛金银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铜奖及以上且无实质性创新的项目不得参赛。
4.项目须积极健康、合法合规,体现原创性,严禁侵权或违反法律法规等行为。一经查实,取消参赛资格。
五、参赛形式
须提交《参赛项目报告》(附件2)和《参赛项目汇报材料》(PPT或PDF格式),可另附支撑材料(如调研报告、论文、报道等)。项目报告为评审主要依据。
六、大赛赛制
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由校教务处组织,决赛由山东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承办。各赛段均设网评和现场赛,环节成绩独立计算。
七、评审规则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侧重实践导向,重点考察学生深入一线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表现。(详见附件3)
八、奖项设置及晋级
初赛设一、二、三等奖,择优推荐8个项目晋级决赛。
决赛设金奖(包括冠、亚、季军各1名)、银奖、铜奖及优秀奖,具体奖项比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九、组织机构
大赛由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承办,下设指导、组织、评审及监督委员会。
十、赛程安排
报名:2025年8月28日至9月15日,通过大赛官网(https://xwk.sdu.edu.cn)注册提交。
初赛:于10月15日前完成,包括网评与现场赛。
决赛:11月举行,包括网评和现场赛(西安交通大学)。
注:具体安排可能调整,请以大赛官网通知为准。
十一、工作要求
1.广泛宣传动员,鼓励师生积极参赛,做好项目培育与竞赛准备。
2.加强教师指导,支持教师参与赛事,认可相应工作量,可邀请业界专家开展指导讲座。
3.以赛促改,及时总结推广优秀实践教学模式与经验。
4.严格审核参赛项目与资格,确保真实合规。学校将进行随机抽查。
十二、联系方式
教务处刘老师,电话:0431-84537196
教务处
2025年8月28日